简体中文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法务资讯

干货 | 最高法案例:法定代表人未经决议对外投资,是否无效?

 作者:陈召利律师、周伟律师

 
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公司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历时一个多月,我们团队通过对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443篇公司纠纷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分析,完成了《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公司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总结公司纠纷案件的基本特征、热点问题与裁判规则,及时掌握最新的司法裁判动向,对公司纠纷进行更加准确地预判,更好地预防与处理公司法领域相关法律风险,指导法律实践。
 
(二)股东出资、增资纠纷
 18. 公司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未经授权擅自向其他企业投资的,所签订的合同是否无效?
【案例索引】合肥开尔纳米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芬红股权转让纠纷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案(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4489号民事裁定书)

【裁判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六条关于“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程序。就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外签订的合同之效力而言,如果该法定代表人存在越权行为,除非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该代表行为仍有效,故是否经股东会决议对案涉《关于合肥开尔纳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并无影响。

【作者评析】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14日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以下简称《纪要》)第17条规定《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根据该条规定,担保行为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

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如果对《公司法》第16条规定按照相同逻辑理解,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同样应当认定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向其他企业投资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坦率地讲,我们并不认同《纪要》确立的关于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裁判思路,也许最高人民法院以所谓“不知法律不免责”为由确立的裁判思路本身就错了。(参阅拙文:公司对外担保效力的理论基础之反思——兼与周伦军法官商榷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建筑西路777号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A3幢21层
电话:0510-82859168 传真:0510-82859161
邮件:yunya@yunya.com.cn 邮编:214072

页面版权所有: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2018 Jiang su Yun Ya Law Fir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编号:苏ICP备11035178号 网站建设:定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