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值得买吗?
近年来,香港保险由于保费低、分红收益较高等优势备受内地居民追捧。那么,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买呢?笔者将从现行的国家规定角度进行简要解读:
200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对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2016年12月,央行亦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属于大额交易、需要报告。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于2016年4月22日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明确提示消费者应知悉法律风险、谨慎投保,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香港保单不受大陆法律保护
1、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大陆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2、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3、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二、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1、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
2、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3、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三、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四、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五、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2016年10月,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如投资分红类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2、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3、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外管局也明确回复: 目前,境内个人因到境外旅行、留学和商务活动等购买的个人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在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框架下,允许和支持其所得划回境内。但境内个人到境外购买的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均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因此,涉及这些尚未开放的保险项目的分红或者利息不能划回境内。
所以,境内个人在香港购买的寿险或投资分红类保险,无法直接划回境内,只能在香港开设个人账户后,由香港的个人账户转入内地个人账户,但是亦会受汇率风险及外汇政策等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香港保险适合在全球有资产配置的人群,如没有留学、移民等海外需求,只能通过资金转回国内的方式取得收益,则存在诸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