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见,感谢陪伴,记我心中的的杨志浩律师
——我心目中的杨志浩律师
杨志浩律师虽然没有比我们大几岁,但是同事间都喜欢称其为“杨老师”。杨老师的执业生涯虽然并不长,但确实堪称传奇。2016年,杨老师二十七岁,执业还不到四年就成为了云崖所历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而且至今仍然是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合伙人,无人打破。辩论赛优秀辩手、演讲比赛优胜、优秀青年律师、优秀专业律师、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杨老师似乎做啥事都领先着同龄人。
与杨老师的初次见面是在某次律师交流活动中,当时还没有加入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那时他“89年的合伙人”身份还是震惊到了我。没想到阴差阳错,实习结束后,我来到了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而给我面试的人正是那位“骨骼惊奇”的杨志浩律师。与以往律所面试不同,杨志浩律师问了我几个问题,竟然没有一个与专业知识相关,只是问了我对自己从事律师的期许是什么和未来的方向又是什么。他说,律师的专业技能都是可以在工作中培养的,而对律师行业的热忱以及对执业规划的坚定目标和冲劲才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的关键。虽然只是简单的交流,但言语之间,我还是能够感受到杨老师对年轻一代律师的包容和期盼,对法律事务的精细度和专业度,对律师职业的热爱和执着。
对杨老师的第一印象,是距离感。虽然顺利成为杨老师的直系“小弟”,但刚开始由于彼此还不熟悉,觉得杨老师待人彬彬有礼且不苟言笑,虽然年纪上相差无几,但处于工作状态下的他气场全开,做事果断利落,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进的气息,导致我一度很怵他。当他在法庭上陈述观点时,没有半句无用的话,总是能精准的找到对方的漏洞,不管是出现了突发情况,还是对方提出了无礼的要求或荒谬的观点,从未见过他失态,他总是用不紧不慢的语气、用寥寥几句话说出最有分量的言语、最能直击要点的观点,而这样的庭审状态和表现也让我渐渐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合伙人产生了崇拜。不得不承认,在与杨老师共事至今,我确实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无论面对对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怎样的发难,都会沉着冷静面对的庭审风格,是受到杨老师的感染。这样镇定自若的庭审表现,除了来自于自身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心理素质,更在于庭前的充分准备、研究和论证。而这样的办案习惯也是杨老师培养而成。他会要求我们在办理每个案件之前都要做一份诉讼预案,整理案件事实,明确当事人诉求,分析案情、论证诉求的可行性,检索实践裁判观点,分析案件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等,正是这样的工作习惯给了我庭审时“稳如泰山”的底气。作为一个导师,他是称职的。
对杨老师的第二印象,是严肃感。杨老师是个很严厉的人,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本不该出现的错误,他绝不轻饶,会关起门来严肃批评,直击痛点,责令反省,不管是对男律师还是女律师,绝不给一分一毫的面子。但他又很善良细腻,在一翻“狂轰滥炸”后,还是会给予温柔的安慰和台阶,开始给你讲道理,喂的一口“好鸡汤”。同时,杨志浩律师还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他善于发现年轻律师的优点和长处,并极力鼓励他们去做他们擅长的事,比如我,在杨志浩律师的鼓励和带领下,我做到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甚至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去做的事情,而所谓成长就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慢慢累积而成,能力也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提升,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这样会在恰当时候“逼迫”我们的人,感谢杨老师的“逼迫”,让我更勇于去尝试,去突破,去发现更优秀的自己。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他是合格的。
对杨老师的第三印象,是幽默感。在工作以外,杨志浩律师是一个年轻的“熊孩子”,会跟我们开玩笑,打成一片,互相取有趣甚至幼稚的绰号,会和我们分享他生活中尴尬又好笑的故事,而我们在生活中甚至感情中遇到令人泄气的事情,也会毫不避讳的与他分享,听取他的意见。
毫无疑问,杨志浩律师是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的领路人。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征服了团队的每一个人,无法用寥寥几个字尽数他的优秀,也无法用简单的一篇文章来说清他为团队的付出,与我而言,与我们大家而言,他不仅是领导,是导师,是同事,更是朋友。我经常无法想象为何杨志浩律师可以统筹兼顾多重身份,并做的如此井井有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一定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而这种付出未必是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的。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我庆幸我能在杨志浩律师带领的优秀团队中工作,能在杨志浩律师的指点下一步步成长。如果要问我短期的小目标,我希望我能通过努力,成为像杨志浩律师一样的人,工作严谨、生活有趣,在法律道路上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
(文 | 申禹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