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彪律师,中共党员,四级律师,毕业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现任职于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常年担任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多家上市公司与大型国有企业法律顾问,擅长公司合规与知识产权业务的处理,同时能够为客户在并购重组、私募基金、股票发行等资本市场领域提供全面高效的法律服务。
王彪律师曾先后为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维权与风险管理,目前担任无锡市律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委员等行业职务。
人物标签:
公司合规与知识产权领域资深律师。
前言:
2013年3月,一位从国有企业技术岗离职,自学考取法学研究生的青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从此开启了法律人生,他就是本篇人物—王彪律师。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至今已八年有余,八年前社会还不流行“初心”这个词,但并不妨碍王彪怀踹着“探寻社会公平正义,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的“一厢情愿”选择踏上了律师执业之路,并为之坚持、奋斗、成长与蜕变。
Part1 守望初心,勤勉尽职诠释律师使命
改变意味着比同龄人更晚的起点,美丽“转身”的背后亦承载着更多辛勤汗水。从踏入律所实习的第一天开始,王彪就牢牢谨记勤勉尽职乃是律师执业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对于顾问单位或其他当事人交办的各类法律服务需求,无论工作亦或假期,也无论再晚再累,王律师始终坚持第一时间反馈回应。
近年来,随着服务客户数量逐年增多,工作忙碌程度犹如自由落体速度一般在他身上不断增加,加班、熬夜、出差早已成为每周的家常便饭,250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更俨然成为每年的标准配置,对此王律师则认为高强度的工作正是律师自我实现的途径之一,“律师提供的每项法律服务都可能关乎到国家法治威信与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实现,我们唯有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依法用心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在代理原告胡某诉被告某银行金融借款纠纷一案中,原被告双方对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某款如何适用上产生了巨大分歧。案件审理初期,法官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被告某银行的抗辩意见,甚至在休庭期间透露将很快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虽然法官已如此“笃定”,但作为原告代理人的王彪没有放弃,基于起诉前已对案件所涉多方法律关系进行过深入分析,他准确判断案件“破局”关键在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打动”法官,改变其固有观念对裁判思维的影响。
为此,王律师将中国裁判文书网中与该司法解释条款适用相关的裁判文书共计500余份尽数检索。不仅如此,为快速、直观、深刻的将全国法院的各类裁判观点呈现在法官面前,他用连续半个多月时间研读每一份裁判文书,根据裁判要旨与裁判结果不同进行分类整理,并制作了图表形式的类案检索报告提交合议庭。改变悄然发生着,法官从开始完全不理会原告意见到主动约见代理人沟通情况,法院最终也在数月后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Part2 兢兢业业,守护企业合规生命线
王律师所在的云崖所法律顾问团队长期服务于国内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客户群体涵盖新能源、物联网、精密制造等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依靠专业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与扎实负责的工作作风,团队在2019年获评无锡市优秀专业律师团队称号。在此过程中,王律师律师承办了大量的企业合规工作,先后为上海某科技公司、江苏某科技股份公司、无锡某集团公司等企业提供合规风险识别、合规专项培训以及合规制度完善的法律服务。
王律师认为,新时代的企业法律顾问仅被动提供日常法律咨询、合同起草、诉讼代理等固有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法律顾问应当有强烈的主动服务意识,要运用自身参与司法实践累积的经验,将顾问工作融入到企业合规管理建设之中,协助企业在内部治理、合同管理、劳动人事、知识产权、财务税收、对外投资等各个环节设计、制定切实有效的合规管理制度和合规管理模式,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但同时,王律师也深刻认识到,法律顾问不应成为企业内部部门的附庸,更不能成为掌握企业话语权人的傀儡,法律顾问执业活动需时刻保持独立性至上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企业守护住合规经营的生命线。
在担任无锡某集团公司法律顾问期间,集团公司因向关联公司出借资金3亿元事宜委托云崖所进行合规性审查。接受指派后,王律师一方面组织团队成员核查集团公司提供的与本次资金出借相关书面材料,另一方面立即联系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了与本次资金出借有关的背景情况。在此过程中王律师发现,担保方公司章程规定,其对外担保需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但担保方提供的保证材料中仅有股东会决议而并没有董事会决议;此外,由于集团公司为国有性质企业,除应按集团公司章程、对外投资制度等履行一般内部决策程序外,还应按照 “三重一大”意见规定召开党组会议审议重大资金调度使用情况。基于此,王律师出具了合规性审查意见,进行法律风险提示的同时给予了具体建议,帮助集团公司依法消弭了上述程序瑕疵,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重大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
Par3 砥砺前行,专业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除公司合规业务外,王律师另一主攻业务领域为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的结缘起源于他原先的理工科背景,后在攻读研究生阶段,他又接连一次性通过了法律执业资格考试与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成为了少数同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与专利代理资格与的专业人员,也自此他开始将知识产权作为自身独特的业务标签,并不断加以精进。
虽说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体系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制定,但对于许多中国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还是新鲜事物。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执业年龄增加,王律师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司法实践层面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也不断提高。
如在某科技公司诉李某等专利权权属纠纷一案,被告李某曾为原告公司员工,长期担任原告公司技术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后为谋求个人发展,李某从原告公司离职,但仅在一个月后其妻即以自身名义将李某在原告公司完成的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该案代理过程中有两个地方让王律师印象深刻。
其一是案件取证过程。由于被告及其代理人在庭审一开始即完全否涉案专利技术来源于原告公司,且李某在离职时几乎删除了工作期间的开发文档,原告公司要充分举证涉案专利技术与原告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变得异常困难。唯一可行的方案是申请司法鉴定还原李某在原告公司工作期间使用电脑的硬盘数据,但如此创新的办案方式没有先例参考。经过和法官多次沟通探讨,法院接受了申请并很快找到适格的鉴定机构进行了数据还原,证实了涉案专利技术成果在李某离职前即已经在原告公司开发完成,完成了对被告举证的最后一击。
其二是原告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坚持。那种无论历时多久,无论多么困难,与代理律师一同一往无前,直至胜诉的立场与态度,才是维护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开拓市场的正确姿势,也是代理律师全力以赴的信心保障。
从发展趋势来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可谓前景广阔,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作为单独的一节写入文件。可以想象,未来律师、律所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除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市场的多元化还要求律师必须能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
为此,王律师与多位同事组建了云崖所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并积极投身参与无锡市律协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江苏省律师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各项活动中,他希望通过专业委员会等平台赋能个体与团队,做好理论与实务研究,梳理总结项目经验,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标准化、流程化、产品化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积极面向未来,朝着更为特定的专业领域,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继续深耕前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王彪律师用这句座右铭时时提醒和激励自己,“律师工作和人生都是一场修行,要把握承办的每一个案件提升自己,更要时时抱着谦卑和敬畏之心,修身、治业、不断进取” 。